“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……”人越長大,童年的記憶就越深刻,懷念兒時的歡喜,想念年的味道。
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到,春節(jié)就正式進(jìn)入倒計時了,父親母親會變得越發(fā)忙碌起來,祭灶、掃塵、備年貨……一鍋鍋熱氣騰騰的包子連帶著蓋簾,被送到院子里的置物架上,零下三十幾度的天氣,包子的熱氣映著潔白的雪,晃得人睜不開眼,趁著包子還沒有凍住,抓起一個就開跑,一邊啃包子,一邊打雪仗,日子過的好歡樂。
除夕的太陽剛剛升起,我就被父親從被窩里拎了出來,洗臉吃飯過后,開始迎接我新年的第一項任務(wù)——貼對聯(lián),我端著漿糊盆,父親拿著刷子和對聯(lián),一大一小就這樣奔向家里的每一個門口。在極度寒冷的天氣,貼對聯(lián)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一旦漿糊凍在門垛上,對聯(lián)是怎么也粘不上的,于是我站在遠(yuǎn)處,看著父親用刷子快速的刷上漿糊,然后比對好對聯(lián)問我:“正著么?正著呢”!由于溫度太低,所以每次就只能拿貼一副對聯(lián)的漿糊,來來回回幾次,對聯(lián)終于貼好了,看著貼好的對聯(lián),心里格外高興。大約下午三四點的樣子,新年的第一頓大餐開始了,穿上棉襖、抱著鞭炮、拿起父親已經(jīng)點燃的半根煙,去放炮,不明白為什么,記憶中妹妹從來都不去做這些,我終究是被父親當(dāng)做兒子養(yǎng)大的。
我喜歡除夕晚上和小伙伴拿著燈籠出去玩,因為那是屬于我的高光時刻。別人的燈籠都是罐頭瓶里面粘個蠟頭,而我的是父親用秸稈一寸一寸計算好做出來的,貼上紅紙,點燃紅燭,小小的燈籠能照亮心里的每一個角落。兒時的我并不知道珍惜,玩著玩著就忘了,燈籠也就被燒著了,每一次都會因闖了禍而變的小心翼翼,每一次都會聽到那么一句“沒事,有爸呢……”
初一拜年,初二訪親,從除夕到元宵,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樂趣。十五的晚上,道路上會有好多點著的油燈,沿著星星點點的火光,來到凍冰的河面,已經(jīng)有好多人趴在冰面上來回嬉戲打滾,嘴里面叨咕著“轱轆轱轆冰,腰腿都不疼,轱轆轱轆冰,祛災(zāi)又防病”。當(dāng)時年紀(jì)小,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,只知道跟著做,玩得歡樂,后來才知道這是滿族生活習(xí)俗的延續(xù)。每次玩到精疲力盡,我都會賴在父親的背上,父親背著我邊走邊說:“姑娘,把手放在爸的脖子上”。我會很聽話地把手伸進(jìn)去,父親的腿好長,背好暖,而回家的路好遠(yuǎn)……
現(xiàn)如今,我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雖然過年的禮節(jié)越來越少,但每每貼對聯(lián)時我也會讓孩子參與其中,我也會問上一句:“正著么”?遠(yuǎn)方的煙火,兒時的記憶,開在窗前的映山紅總是那樣鮮艷,遇有難過的事時,總會聽到一個聲音:沒事兒,有爸呢……(高曉睿)